
Dack觀點:補助案過件並非階段性任務完成,簽約時該注意的事

當補助案通過審查,收到「核定通知」並進入簽約階段時,非常恭喜,但,通過並不代表一切塵埃落定,簽約階段才是真正責任的開始。簽約不只是簽個字,更是一項正式承諾,將是影響後續管考能否達成的重要時刻。我整理出過往輔導企業,走到簽約階段時,需特別注意的事項:
一、確認核定內容與計畫內容是否一致
在簽約前,請務必確認企業是否可接受核定條件。基本上,所取得核定金額大約是原先申請時的6至8成,執行期間、執行項目則不會改變,但也有時會遇到被要求增加KPI的情形,此時必須審慎考量企業是否仍能於有限的預算下執行該計畫,再決定是否簽約。如果並未先評估企業是否可達成就簽約,日後執行與核銷階段將可能產生困擾。例如,原先預計採購的設備項目若未被核定,則其支出將無法列入補助範圍。
二、釐清雙方責任與義務
補助案的簽約代表與政府機關建立了一份合約關係,請仔細閱讀契約條款,包括:撥款條件、執行進度要求、成果產出項目、核銷期限、違約條款與退還補助機制等。特別要注意是否有「配合審查」、「媒體揭露」或「標示政府補助來源」的義務,這些看似行政性的事項,若未妥善執行,可能會影響後續款項撥付,甚至觸發違約責任。
三、準備相關簽約文件與流程
通常政府機關在簽約時會要求申請單位準備一系列文件,如:法人章、公司負責人身分證影本、董事會決議(如適用)、切結書、帳戶資料等。請務必提前確認所有資料齊備、正確無誤,以免耽誤簽約時程。部分單位可能採線上簽約流程,也須熟悉系統操作,以確保流程順利進行。
四、內部啟動專案管理與財務控管
簽約後,計畫即進入正式執行階段。建議您同步在內部啟動專案管理機制,設立專責窗口、追蹤工作進度、安排財務預算與核銷規則等。政府補助案的經費支用需符合核定內容與政府核銷規範,切忌與日常業務混淆。若能事前規劃並設置獨立帳目,將能大幅減少未來審核與核銷上的風險。
五、如有異動需即時通報
計畫在執行過程中,若因不可抗力因素(如疫情、供應鏈延誤)導致執行期程、內容或預算項目須調整,請務必依規定提出變更申請並取得核准,切勿自行變更或延誤通報,否則可能構成違約。
【結語】
補助案簽約是一個「承諾實踐」的起點,務實、嚴謹地看待每一個合約條款,才能避免日後執行階段的風險與爭議。若在簽約前對條文內容、核定項目或行政流程有任何疑問,建議尋求專業顧問或法律協助,確保萬無一失,為計畫成功落地打下穩健基礎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