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能誌

課程講義之結構分析與引導

專欄/短評
寶寶羊國王的頭像
寶寶羊國王
更新日:2025年4月23日

  針對課文撰寫課程講義的時候,最關鍵的是對課文進行結構分析,並以此為基礎引導學員認識、體會甚至與這篇文章成為朋友。一篇講義並不只是重述課文內容,更重要的反而是協助學員理解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,並由此掌握作者的思路鋪陳,進而引導學員深入思考文章背後的核心主題。


  在撰寫講義前,必須先對課文整理、分類段落大意。清楚標示上每一段的功能 (如:引言、舉例、論述、轉折、結論),並針對其內容凝鍊精華,幫助學生在閱讀時更透徹的了解文章內容。講義中也具備「學習反思」的欄位,由教師先寫下自己的學習反思,讓學生更有方向的思考對於這篇文章之所得所想。學著對文章思考並表達反思心得,不僅有助於鞏固理解閱讀內容,也能讓學生將所學應用到自身經驗中,培養批判性、延伸性的思維。


  此外,課程講義還可以設計延伸問題或小型寫作任務,促進學生對核心思想的深入討論。例如:若課文主題為環保議題,可設計問題「你是否同意作者對未來環境的看法?為什麼?」引導學生結合理解與立場進行思考。


  就結論而言,好的講義應該能夠兼具閱讀引導、促進思考與表達訓練的功能,不單單是幫助學生讀懂該篇文章,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們如何思考與詮釋文本,進一步將所學所得應用於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當中。

數位教材編輯
數位教材編輯
語言/寫作/命名 > 校對/編輯/改寫
$ 500
數位教材編輯
$ 500
數位教材編輯
0 / 1000
回到文章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