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該轉職嗎?」是逃避還是Reset?給徬徨的你,釐清「下一步」的思考指南

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念頭:「我是不是該轉職了?」
每天上班提不起勁,覺得工作沒有成就感,想換跑道卻又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走。轉職的念頭,可能來自於職場倦怠、不喜歡目前的產業,或者單純只是想換個環境喘口氣。但多數人卡在兩者之間:「不確定該不該辭職、也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」。
這篇文章會從四個常見的問題出發,幫你釐清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以及轉職注意事項
—為什麼你想轉職?
可以先休息一下嗎?
如果不知道要做什麼,怎麼找方向?
當你準備好了,要怎麼踏出第一步 ?
轉職不只是離開原本的工作,更是重新選擇一種生活方式。
我了解這不是輕鬆的決定,但只要你願意開始思考和行動,就不會永遠卡在原地。
為什麼想轉職?
『我覺得會計好無聊,每天看數字、對報表,看的頭好暈』
『跑業務好累,每個月業績重新計算,要好好回應客戶與面對主管要求,總是在當夾心餅乾』
『行政工作好繁雜,雖然喜歡整理資料、設計表格,但零零總總的總是將時間瓜分的零散』
『工作量實在太多了,加上動不動就有新指令下來,壓力真的很大』
是不是對目前的工作環境感到厭煩,很想趕快擺脫這裡? 以為只要離開了,就會有所改變~
我大學就讀財金系,畢業就一直在中大型公司裡當財務會計,這是一份樸實、周而復始(連壓力都有週期)、有點枯燥的工作!
甚至前公司的規矩很多:重視整潔、下班要把桌面收乾淨、有督導定期檢查工作環境、重視外賓不能漏失禮貌及微笑、
一些特有的隱藏規矩,老實說我待了好幾年還不習慣,但這份工作我很上手。
我認真思考,是公司讓我不想繼續待? 還是工作內容呢?
在疫情期間反覆思考:公司雖然規矩多,但是我能配合,而對於深入財務會計領域沒有再更多的熱情,
不想一直做到退休,挑戰主管位置也不是我想要的,加上愛上潛水、登山等戶外活動,開始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,努力把自己過得很充實,工作日認真工作,該加班的加班,一到放假日就找想去的山區景點和海邊幫自己充電!
這樣的生活,讓我萌生了轉職的念頭…..
想找到遠距工作,就可以待在喜歡的山頭、望著大海的辦公室,這樣多愜意阿……
不然,可以自由地請假,每次都可以出國1-2個禮拜,不用被工作綁架(可能各種原因無法請假),這樣也很棒啊!
而你想轉職的原因是什麼? 只是想換公司? 討厭與人溝通? 還是想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? 有些不滿意其實不一定是真正答案。
想轉職但不知道要做什麼?
也許現在的工作讓你不快樂,但說到下一步,只剩一片空白。這時候,不用急著給出答案,反而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:
- 現在的工作,最讓你排斥的是什麼?
- 每天最痛苦的時刻是什麼?
- 哪些工作別人覺得浪費時間而你覺得特別有趣?做得特別起勁?
- 喜歡聽到什麼樣的讚美?
- 通常會如何規劃事情或旅遊路線?
- 何時感到自在與不自在?
- 如何排解壓力?
- 喜歡和哪一類人相處?
- 和別人聊天的話題通常是什麼?
- 在團體中主要扮演何種角色?
負面經驗可以幫你劃出「不要的範圍」,然後慢慢推敲出可能的方向。正面經驗則是挖掘你擅長及喜愛之處,
把這些線索記下來,會開始有點輪廓。你也可以試著接觸新領域的資訊:政府單位的在職訓練班、各種體驗課、
上人力銀行看喜歡職缺的描述,甚至主動約不同的行業朋友聊聊,讓未知慢慢變得具體。想清楚前不會有標準答案,
但只要願意探索,就已經在轉職的路上了。
我自己喜歡上政府的培訓課程,一來有補助學費,二來大部分是初階課步調比較慢、比較容易吸收。
當然線上課程、其他機構的課程也都會上,於是三年前我報名了小編寫作、手機攝影、影片剪輯、自由潛水等課程,
並且報名了三四場短片比賽,接了一場飯店的互惠業配,讓自己有動力去練習影片拍攝與剪輯,
同時也花了很多時間在Youtube上學習技巧、優化字幕和製作動畫,雖然後來並沒有以此為職業,
但現在變成經營品牌的基本要件,也很適用於生活中,比一般人專業的文字與影片將生活記錄起來~
你不需要匆匆地提出辭呈,可以先上一些課、做一些嘗試,喜歡閱讀的人也可以看看別人的故事和離職的停看聽,
讓你更懂跨行業的內容及挑戰。
轉職推薦好書
在思考轉職時,除了接觸不同領域的課程,我也買了好幾本書來看,看了遠距工作、自由工作者的故事、職涯加分的書,
透過作者的故事,讓我對轉職和自由工作者的樣貌有充分的心理準備,藉由書中的問題引導,
確實再次應證我擅長的領域及未來想選擇的工作目標。
列出最受用的四本給大家參考,有些可能已經絕版,大家可以找找其他類似感興趣的書:
↑ 這本書裡有很多問題可進行反思,讓你得到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? 也許你不需要辭職,也可以在原有的公司發展得更棒!
最後會帶你設計專屬你的工作藍圖。
☆辭職不是為了離開,而是有更好的地方要去☆
「換什麼工作」並不是重點,重點在於我們「為什麼」想換工作?用「什麼」標準挑選下一份工作?
↑ 我們為了週末而活,因為我們都接受了週間就是夢想枯萎期。每個人在職涯規畫上,一定會問這四個問題:
1️⃣我們要如何在職涯上向前躍進?
2️⃣我們要如何克服工作低潮?
3️⃣我們要如何突破工作瓶頸?
4️⃣我們要如何善用職涯契機?
好好工作不代表做好職涯規畫,建立職涯存摺:人際關係 + 技能 + 態度 X 努力,才能製造好的機會。
尋找公司與你的價值交集點,態度也是一種技能,找到對的支持者打造自己的堅強後盾,才能在職涯路上推你一把。
↑ 我們經常聽到:「我做不到」「不可有這種機會」,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,
而有些人卻能擺脫人生最初的劇情設定,上演一齣完全不同的人生故事,不禁思考…他們與一般人有何不同?
倘若世界要為你貼上標籤,那就跑得讓他來不及貼上,人生不是被規定出來的,而是自己走出來的。
當然這條路絕對不輕鬆,也會經歷許多挫折和失敗,這本書記錄了自己的故事起落、如何選擇、中途遇到的難題等,
我將這本書視為心理建設用,看著作者的故事同時反思,如果是我會怎麼做? 我會後悔這個選擇嗎?
↑ 不具備精神獨立的員工,將陷入完全依賴主與公司的狀態。即使身為上班族,也必須懷著自由工作者般的覺悟做事,
在工作時有意識地培養獨立營生所需、無論到哪裡都是用的技能。
現在流行數位游牧工作,但這本書不是要你模仿別人,而是要幫助你主動思考「喜歡的生活模式」。
該怎麼做才能不受拘束、自由地選擇工作地點,像旅行一般的工作與生活。
嚮往自由工作者的生活可以了解其生活模式,給自己多一點靈感與鼓勵。
想休息一下可以嗎? 要考慮的4件事
裸辭還是找到工作再離職?
很多人想轉職時,其實只是想先停下來喘口氣。工作壓力大、身心疲憊、不知道下一步要去哪時,
「想休息一下」是很正常的想法。有目的地暫停,是為了走更遠的路。如果身心真的撐不下去,允許自己停一下,
不需要內疚,但要休息多久,需要衡量幾件事:
1️⃣ 財務狀況能不能支撐你休息一段時間?
建議預留至少3到4個月的生活費,才不會因為焦慮而倉促接下一份不適合的工作。
2️⃣ 休息期間打算怎麼過?
不是說一定要排滿計畫,而是別讓日子完全失控,日夜顛倒、飲食不正長。把時間排鬆,安排一些探索活動、感興趣的課程、運動,
維持差不多的節奏,有助復工後重新找回狀態。
3️⃣ 進修技能或不同領域探索
看職缺、聽產業講座、參加線上分享會,或找人聊聊不同職業的日常。這不只是「找工作」,而是開啟你對其他領域的認識;
考慮跨領域轉職的人可利用這段時間學習新技能。可以從免費資源或短期課程開始,不用一口氣投入太多資源。
4️⃣ 照顧身體與情緒狀態
長期工作壓力可能早已讓你疲憊不堪,趁這段時間好好休息、放鬆、重整。不要急著逼自己馬上找到方向,接納自己當下的狀態,
對自己說:「我的心是開放的,願意接受任何機會與新朋友」休息期間盡量做跟平常工作內容不相關的興趣體驗,
除了讓心放鬆外,專注於讓你開心的事情上,可有效恢復身體健康。
個人經驗是離職後第一個月會非常開心,每天只負責吃飯、睡覺、追劇,大概到第三週就會開始覺得空虛,
於是最近一次我給自己安排的打工換宿一個月,除了圓夢之外,也是探索另外一種生活模式。若是已經確定要轉職的人,
可利用這短暫的時間練習接案、找機會、精修履歷等,讓自己有餘裕可以慢慢進入狀況及做好轉職前的心理準備。
延伸閱讀:37歲打工度假還來的及嗎?
《圖片出處:https://www.freepik.com/》
實際行動清單:別只想,要開始動
想轉職、想休息、想換跑道,這些想法都沒有錯,但如果只是想,什麼都不會改變。
與其一直焦慮,不如開始動手做一點什麼。你不需要馬上做出重大決定,先從小步驟開始也可以。
轉職的路不會一步到位,但每一次主動,都會讓你離想要的生活更近一點。
當初決定轉職時,我不是一夜之間就做了決定,經歷了無數的拉扯與猶豫,是衝動還是必要的選擇?是解脫還是新的挑戰?
在職期間我也嘗試了許多課程、比賽與體驗,增加了對該領域的認識,當了解該工作優缺點時就更容易想像
『如果我未來從事…會怎麼樣? 會持續下去嗎? 我能接受這種辛苦嗎?』
除此之外,我也翻遍網路影片及文章,從別人的故事裡得到支持與建議,盤點財務、調整心態、確認未來方向……
即便如此,真正踏出去的那一刻,還是充滿未知與不安。
簡易轉職行動清單(給正在考慮轉職的你)
1. 列出你想離開現在工作的3個原因
👉 幫助你釐清問題來自什麼:是環境、產業還是職務內容?
2. 寫下你不想再做的3件事
👉 用刪除法收斂方向,找出哪些是「不要再做」的職場元素。
3. 列出你有興趣的3個方向/產業/職務
👉 不用百分百確定,先列出想探索的就好。
4. 每週安排至少1小時探索新方向
✅ 看職缺內容
✅ 聽產業 podcast / 看影片及文章
✅ 與相關職業的人約聊(線上或線下)
5. 更新你的履歷與 LinkedIn
👉 不為了馬上投遞,而是隨時準備好。
6. 開始補強你感興趣領域的關鍵技能
👉 可從免費資源或入門課程開始(YouTube、Hahow、Coursera)
7. 試做一個小專案或 Side Project
👉 建立作品、累積經驗,也增加你對新領域的理解。
你不用馬上決定離職時間,但是以上行動清單可以安排每週挑選1-2個執行,當開始執行後,每天都在累積一點點勇氣,
幫助你思考想要的人生是什麼? 從興趣選工作可以,但是先讓自己知道興趣真的能夠持續嗎?
轉職不是逃避,而是重新選擇生活的主導權。你不需要立刻有答案,也不必一次就走到終點。
重要的是,你願不願意誠實面對現在的自己,然後一步步開始嘗試、修正、前進。也許這過程會有迷惘、會不安,
但只要你持續探索,就一定會慢慢看見方向。別等到「有信心」才行動,而是透過行動,去累積信心。
不需要一開始就確定未來是什麼樣子,但你可以決定,下一步要往哪裡走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