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能誌

這是真的嗎?「想太多」讓我們困在自己的腦袋裡

專欄/短評
Evelyn自然與心引導的頭像
Evelyn自然與心引導
更新日:2025年4月30日

這是真的嗎? 到底要怎麼擺脫胡思亂想?


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時刻——腦袋無法停止思考?

無論正在工作、放假、甚至準備入睡,大腦像打開的水龍頭,止不住地流出各種想法。

尤其是壓力大時,腦中總是不斷出現那些讓人緊張、擔憂,甚至是讓自己懷疑人生的不安念頭。


「我是不是表現得很差?」

「他是不是覺得我很菜?」

「如果我這樣說,他會不會不爽?」


這些念頭一個接一個,讓人喘不過氣來。明明什麼事都還沒發生,卻已經在腦中演了一整齣戲。

這就是「想太多」的日常,讓人感到疲憊不堪....


甚至一直想到不好的事,彷彿預見了所有可能的糟糕結局,讓焦慮像揮之不去的陰影般籠罩著你。

或許,你早已習慣被貼上「想太多」的標籤,明知道許多擔憂並未發生,卻依然深陷其中,難以自拔。



為什麼我們的腦袋停不下來?


現代生活步調快、壓力大,大腦為了「保護」我們,會不斷預測未來的風險,分析他人的反應,

希望幫助我們避免錯誤。但這樣的過度分析,反而讓我們「一直想到不好的事」,陷入焦慮的漩渦。

我們以為在做理性的判斷,其實很多時候,那些只是想法,不一定是事實。

真正讓我們緊張、焦慮的,不是別人真的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,而是我們自己對事情的解讀和推理。


我曾經在一次與療癒師的對話中,深刻體會到這一點。那時我正為工作中的某個回應感到焦慮,

內心不斷重播對方的表情、語氣,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不被信任。

但當我把這些講出來後,療癒師問我一句話:「這是真的嗎?」



怕被拒絕,是恐懼編織的劇本


你是否也曾因為害怕被拒絕,而裹足不前,錯失許多可能的機會?

或者因為擔心被視為「菜鳥」,而倍感壓力,無法自在地展現真實的自己?

這些恐懼就像一幕幕自導自演的內心戲,我們根據過去的經驗、他人的反應,

甚至只是自己的猜測,編織出各種負面的情節。

我們常常會根據別人的表情、語氣,甚至一個微小的舉動,就開始「猜測」他們的想法:


「他是不是覺得我很笨?」「她是不是對我的提案不滿意?」「他們是不是在背後議論我?」


然而,這些都只是我們腦海中的臆測,並非真實發生的事實。

我們將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的行為上,卻往往忽略了對方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考量和感受。



4個提問,讓我們從想法中鬆綁


這句話表面看起來很簡單,卻像一把鑰匙,幫我打開了自己內在的緊箍咒。

於是我學會了一個簡單卻強大的方法,來辨識那些讓我陷入痛苦的念頭:

1️⃣ 這是真的嗎? 是否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它是真實的?還是僅是你的猜測或假設?

2️⃣ 我能百分之百確定這是真的嗎? 100%肯定? 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?

3️⃣ 當我相信這個想法時,我的感覺是什麼? 當下情緒如何?我的行為會受到什麼影響?

4️⃣ 如果我沒有這個想法,我的感覺又會是什麼? 想像一下,如果腦海中沒有這個讓你困擾的想法,

你會是怎樣的狀態?感受變得如何?你的世界會變怎樣?這個問題能幫助你體驗放下想法後的自由和可能性。


這四個問題,幫助我看清:我之所以感到痛苦,不是因為事實,而是我對事情的想像。


比方說,「我怕被拒絕」,這個想法讓我遲遲不敢表達自己。但這是真的嗎?

也許只是我曾有過不愉快的經驗,讓我過度解讀別人的反應。

而當我沒有這個想法時,我反而可以更自然地與人互動,不再那麼緊張。


練習這四個問題,如同為混亂的思緒按下暫停鍵,讓我們有機會從自動導航的思考模式中抽離出來,

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在世界。當我們不再輕易地將想法視為真理,學會質疑和鬆開那些緊抓不放的念頭時,

內心的空間才會被清理出來,平靜與開闊才會重新降臨。





想太多,是因為我們太在意


當我們「想太多」,背後往往藏著對自己的期待:想要表現好、想要被認同、想要不出錯。

但世界不是我們腦中預設的劇本,別人怎麼想、怎麼反應,往往不是我們能掌控的。

如果我們總是用自己的推理來猜測他人的內心,就容易陷入一種永無止境的腦內戲碼。

一個眼神、一句話,甚至一句已讀不回,都可能被我們腦補成無數種「可能的情境」,結果只是讓自己更焦慮。

有時候,停止「想太多」的第一步,是承認:


我無法控制別人怎麼看我,但我可以選擇不讓這些想法控制我。


想法只是想法:當我們不被困住,世界將更開闊


如同天空中飄過的雲朵,想法來來去去,本質上是中性的。它們只是大腦活動的產物,並不等同於真實。

然而,當我們緊緊抓住這些想法,賦予它們過多的意義和權威時,就會被困在自己編織的思維牢籠裡,

感到緊張、焦慮、不安,生活也因此變得狹隘而充滿限制。


想像一下,當事情發生時,我們像旁觀者一樣觀察—像觀察雲朵、觀察一隻貓一樣,只是覺察到當下的狀態,

而不去評判、分析或深陷其中,那不就是很輕鬆?就像是看戲的人,戲結束了就離開那個情緒了~



如果放不下,就先問自己:我什麼時候願意放下?


我們無法強迫自己「不要想」,因為「不要想」本身就是一種想。

但我們可以練習與想法保持距離。當腦袋無法停止思考時,不妨給自己一個空間,問問自己:


「我可以暫時放掉這個想法嗎?」

如果現在還不能,「那我要到什麼時候才願意放掉呢?」


這不是自我責備,而是一種自我理解。我們有權感到不安,也有選擇鬆開的自由。

允許自己暫時放下那些痛苦的念頭,即使只是片刻...

如果現在還無法完全放手,也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。重要的是開始意識到,你並非你的想法,

你有選擇是否要緊抓著它們不放的自由。



放下想太多,讓腦袋重新呼吸


當我們總是「腦袋無法停止思考」,習慣性地「一直想到不好的事」,其實多數痛苦不是來自現實,

而是來自我們對事情的想像與解讀。「想太多」不是個性問題,而是可以被看見、被理解的習慣。

當我們學會用「這是真的嗎?」來面對內在的聲音,就能開始把自己從想法的漩渦中拉出來。

不是要逼自己停止思考,而是學會辨識:什麼是事實,什麼只是念頭。


多一份覺察,就多一份自由。
給自己的心一點空間,腦袋就能慢慢安靜下來,世界也會變得更清晰。




用自然的方式 溫暖的語言陪伴你的憂慮與焦慮陪伴,讓情緒更穩定
一直焦慮怎麼辦? 陪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放鬆方式
心靈療癒/煩惱傾聽/聊天 > 內心煩惱的諮詢
$ 500
用自然的方式 溫暖的語言陪伴你的憂慮與焦慮陪伴,讓情緒更穩定
$ 500
用自然的方式 溫暖的語言陪伴你的憂慮與焦慮陪伴,讓情緒更穩定
這工作適合我嗎? 也許你不需要換工作 轉職諮詢 生涯諮詢 生涯規劃
先釐清職涯問題,探索天賦再探討職涯規畫
職涯/求職/證照/學業 > 轉職/職涯諮詢
$ 800
這工作適合我嗎? 也許你不需要換工作 轉職諮詢 生涯諮詢 生涯規劃
$ 800
這工作適合我嗎? 也許你不需要換工作 轉職諮詢 生涯諮詢 生涯規劃
0 / 1000
回到文章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