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職場最需要的關鍵競爭力

從近二十年前的『海角七號』談起
2008年由於金融海嘯的發生,影響了全世界的經濟,進而使全球籠罩在一片失業的恐慌之中。但當年生活在台灣的人民,有一件讓全民共同津津樂道的話題,一部描寫七個小人物的台製電影~『海角七號』;創下了超過五億的票房紀錄,也讓全民對國片燃起了一絲希望。
還記得這部片的男主角~阿嘉嗎?他在片中一開始的職業是郵差。然而,似乎他對於這份工作,並沒有興趣;以致於他把一袋袋的信隨意地扔到床底;他在郵差的績效,可想而知。
接著,我們將焦點轉移到樂團的甄選。當父親把吉他交到阿嘉手上時,他的反應讓觀眾以為他對彈唱沒興趣;但如果從電影第一幕摔吉他的畫面,我們可以猜測可能是過去的一些負面經驗,讓他對之前的工作厭倦、憤怒、絕望;但並不代表他是沒有興趣的;只是失去了些動力…
還記得這部電影最後的結局嗎?一群在各自領域默默耕耘的小人物,一個臨時組成的雜牌軍,被賦予在演唱會前暖場的任務;結果如何?不但成功完成演出,甚至喧賓奪主,壓過了原先安排的主唱。雖然這只是齣電影,卻帶出我想聊聊的主題~『在逆境中,職場中最需要的關鍵競爭力究竟為何?』
如何保持工作優勢,不被淘汰?
談到職場競爭力;我用《日經商業週刊》綜合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及奇異前任執行長威爾許的觀點,所歸納出的五項重點與各位分享,不論您目前的身分是為何,都非常值得參考:
(1)不管坐什麼位置,都要保持學習的習慣
由於我們身處的世代,是一個瞬息萬變的環境;說的誇張一點:昨天所學的,可能到今天就失效了。因此,活到老學到老,絕對不只是個口號與理想,它代表的是一種現實~如果您想保有過去的優勢,持續不斷地學習將是最基本的態度。
(2)永遠做得比老闆要求的更多一點
職場上存在一個有趣的現象:同樣的行為發生在同一個員工身上,只因為行為展現的時間點不同,卻會造成老闆不同的解讀。舉例來說,一個行銷人員,常常觀察與掌握著市場變化的趨勢,當他發現某一個趨勢有愈來愈明顯的跡象產生,若是他可以在老闆提出要求前就主動完成該趨勢的分析調查報告,那麼老闆絕對會把這位員工歸類為『主動積極』;但若是等老闆提出要求才去完成的趨勢分析報告,這不過是該行銷人員的職責範圍罷了。因此差別在於~主動多做一些!
(3)當個「用人達人型」主管
管理學上有個『彼得原理』,意思是人總是升到自己不勝任的位子;因此許多主管在扮演領導的角色時,常常會擔心部屬爬到自己頭上;往往因此不敢充分授權,害怕有一天部屬會把自己幹掉,造成凡事親力親為,最後就算保住了面子卻失了身子。事實上,我們也常在組織中看到實際的情形是:當某位主管把他所有部屬皆培育成將才時,往往就是這位主管的高升之日;道理很簡單,如果您是他的老闆,您會不重用他嗎?
(4)隨時拓展人脈並懂得維繫
現代人都知道人脈就是金脈,可是真正落實這件事的人實際上並不多。許多人會去跟人交換名片,但懂得運用資訊科技管理好人脈的人卻少之又少;有些人認為建立人脈只是做業務的專屬技能,但它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。最近常有求職者問我:『為什麼現在到人力銀行找工作這麼難?常石沉大海?』我通常反問回去:『現在工作不好找,如果你們公司有不錯的職缺,你們通常會怎麼做?』沒錯,如同你所想的,好工作早在公司內部訊息曝光時,員工早就介紹自己的親朋好友來應徵了,怎麼會留到常態的招募方式呢?因此,平時維繫好人脈,就算失業也不怕沒工作。
(5)勇敢邁向「繞道型」人生
一般人的人生,大抵不脫「求學→畢業→就職→結婚→升官→退休」的固定模式,踏著傳統上最多人走過的足跡。然而,大前研一卻認為,如果你還年輕,不妨跳脫這樣的模式,勇敢走一段「繞道」的人生。大前研一以德國為例,許多大學生,會先休學一、兩年,趁著年輕到世界各地旅行,然後再回學校完成學業。或是畢業後不馬上就業,先去旅行幾年。在每一趟旅程中,結交來自全球各國的朋友,開拓自己的視野與國際觀。這樣,也許起步會比別人晚一點,但開闊的心胸與觀照全球的視野,會讓你比別人更加速進步,也擁有更多機會。繞道的人生,途中的各種經歷與美好風景,都會成為你衝刺的豐沛能量。這也是我人生歷程中的真實體會。
職涯規劃與定位
(1)認識自己
接下來,我想來談談如何做職涯規劃。職涯規劃與找工作都是一個流程的概念;從認識自己→瞭解就業市場→充實關鍵能力→應徵工作,到最後被錄取開始工作,如果這些步驟都落實去作,找到合適工作的機率將會大大地提高;縱使未來在工作中提前離開工作崗位(不論是自願或非自願),只是再回到流程的第二步--重新瞭解就業市場,尋找下一個職場罷了;當然,前提是你曾經做過第一步。
因此,我常常強調,認識自己除了是職涯規劃的第一步外,也是培養關鍵競爭力最重要的第一步。因為認識自己後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,也才能決定自己想要投入的產業與職務。在校生可以運用學校的輔導資源(輔導老師諮詢、心理測驗工具),也可以運用現在豐富的網路資源(ex 104職涯發展中心http://104career.104.com.tw/)。透過各種方式及管道認識自己的願景(Vision)、興趣(Interest)、性格特質(Personality)、能力(Ability)、知識(Knowledge)、技能(Skill)及優缺點等等,找到自己的職涯方向。
(2)瞭解就業市場
接著,就是要瞭解就業市場。對每個人來說,就業市場可大可小,完全依據每個人想投入的方向、區域而定。包括目前與就業市場相關的一些法令、趨勢、失業率、就業環境、產業概況、企業結構、投資市場、薪資福利…等等;這些對每個人來說可能都是陌生的訊息;因此,建議大家可以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領域、方向,透過一些專業的機構(如勞委會職訓局、各地勞工局、就業服務站及各領域的專業協會、公會等)所提供的一些統計分析、調查報告,進行進一步的深入了解。
(3)強化個人動力
當對自己的各方面有所瞭解,也蒐集了產業、就業方面的相關資訊後,最後很重要的就是要強化自己的工作動力!當前,面對未來的各樣預測指標,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似乎都相當地悲觀:也許『失業潮』仍將持續一段漫長的時間、『高失業率』已成為常態…;然而,我們應該用正面思考的態度去面對這樣的環境,光是抱怨並不能改變什麼;唯一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『蹲下、調整、再躍起』;蹲下是放下自己過去的姿態、身段,重新站穩腳步;然後思考自己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期待,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,努力充實學習;隨時等待任何有利的時機,一躍而上。別忘了,在中文中,『危機』等於『危險』加『機會』;您只看到『危險』,還是包括『機會』?!
結論
海角七號的熱潮至今早已消退,但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領悟到,雖然我們在職場的每個崗位上,也許都是默默耕耘的小人物,但不管現今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如何,只要:
1. 認識自己,善用優勢。
2. 正向思考,化危機為轉機。
3. 作最壞的打算,做最好的準備!
我相信,您一定可以就好像在等待正確時機的赤腹鷹,抓住起風的那一瞬間,逆飛而上,展翅上騰!



